關註:臺海網海峽導報
  臺海網(微博)5月15日訊 據人民日報報道,20年前,臺灣開始教育改革,措施之一是“廣設大學”,讓更多學生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,也為臺灣經濟社會發展起到積極作用,但是也衍生了有私立學校把學生當“搖錢樹”、學用嚴重脫節、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日益降低的現象。為了應對近年日益浮現的高等教育危機,臺灣教育主管部門祭出了高校“退場機制”。
  大學從23所增加到120所
  7.69分就上大學
  “我們那個年代,要上大學很難,臺灣的說法叫做過‘窄門’,換了大陸說法,叫做千軍萬馬過獨木橋。”說起當年的“大專聯考”,今年48歲的鐘先生十分感慨,“發榜那天,我的心吊到了嗓子眼。當知道我考上臺灣大學時,我們全村放起了炮仗,我們家設了流水席,大家歡欣鼓舞,熱烈慶祝。”
  為改變這種狀況,20年前,臺灣啟動了教育改革,其中核心政策,就是“廣設大學”。根據統計,臺灣的大專院校從1994年的130所,增加到目前的162所。其中大學從1994年的23所,增加至如今的120所。大學的錄取率,從過去的不到30%,陡增至如今的90%以上。1999年臺灣高校畢業生人數突破10萬人,2005年飆升至20萬人,近幾年約為23萬人。
  廣設大學,多元入學,讓大學從精英教育變成普及教育,客觀上提升了民眾的文化素質,但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出現偏差。很多教育機構,根本不具升格條件,就倉促從大專變成學院,從學院變成大學。其中,1999年至2000年,臺灣島內有60所左右的專科學校,全部升格成為學院。教改甚至淪落為政治人物騙取選票的工具。最明顯的例子是,陳水扁在2000年參加選舉時,開出“一縣一大學”的支票,他當選後,為了兌現支票,宜蘭技術學院、聯合技術學院、臺東師範學院、臺南師範學院紛紛改製為宜蘭大學、聯合大學、臺東大學及臺南大學。大學數量浮濫,造成生源質量高低不一,以至於2008年,曾經有學生以7.69分考上大學,創下臺灣歷年大學入學分數新低。而英文入學考試不足10分進入英語系學習的學生也比比皆是。
  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認為,廣設大學是大家相互欺騙,“家長喜歡小孩念大學,民意代表投其所好設立大學,政治人物為了振興地方消費去找更多學生來,也在偏鄉設大學,大家都在互相欺騙。”
  人才素質漸趨低落
  學用落差日漸增大
  “廣設大學”,衍生了很多問題,最嚴重的,一是大學高中化,研究生大學化,人才素質漸趨低落。二是學用落差日漸增大,一方面是臺灣的企事業單位鬧起“人才荒”,一方面是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。
  曾經擔任臺灣大學校長12年的陳維昭在接受《聯合報》專訪時指出,“廣設大學”的問題在於大學之間的落差太大,有的大學學生出類拔萃,也有的“學生程度差到不知該怎麼教”。確實如此,臺灣大學、臺灣清華大學、交通大學、成功大學,優質生源從來不是問題。但是,不少私立學校學生素質實在令人頭疼。某科技大學生物系的許老師發現,學生在考試時,很難寫出完整的句子。一項針對全台20所大學生英語能力的統計顯示,32%的大學生英語能力不到高中畢業程度,甚至有8.8%的大學生英語能力程度僅達“初學者”。
  廣設大學,也讓一些學校在設置系科的時候,完全以市場為導向,放棄基礎學科,一窩蜂地設置餐飲、旅游等系,結果學生“畢業找不到事,企業找不到人”。嚴長壽說,從來沒有一個地方像臺灣,大學設立這麼多的餐飲科系。他說,這個社會還需要修汽車、修電器、蓋房子等各種人才,而且他們所拿的薪水也不比教授差。
  臺灣大學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不久前召開記者會,發佈了臺灣學用落差的研究成果。臺大教授王立升說,製造業適合大學畢業生從事的工程師、技術員等專業人員,10年來的總從業人數增加32萬,但這10年的相關科系大學畢業生卻有53萬。服務業適合大學畢業生從事的工作,僅占該行業總從業人數不到四成,人力在過去10年也沒有顯著增加,但大學畢業生數量卻增長近1倍,已達同年齡總人數的七成。
  應對高等教育危機
  推出大學“退場機制”
  為了應對日益浮現的高等教育危機,也為了回應島內各界的批評,在經過謹慎評估之後,臺灣教育主管部門終於祭出大學“退場機制”。臺灣“教育部長”蔣偉寧表示,目前全台共有162所大專院校,整並退場後,預計有153所。
  今年1月,台當局“教育部”宣佈,未來私立大專院校輔導將分為“限期輔導改善”“學校停辦”“土地處理”“學校法人轉型(合併、改辦或解散)”4階段,一旦啟動機制,若持續無法改善,經營不善的私校可能在7個月至1年“退場”。
  臺灣“教育部”技職司長李彥儀解釋說,私立大專院校如果學生數未達3000人、連續2年註冊率未達60%;技專校務評鑒4等、大學校務評鑒2/3以上項目未通過,或系所評鑒2/3以上系所未通過;積欠教職員工薪資累計3個月以上;違反教育法規,將由“教育部”項目輔導,視情況給予1至3個月的改善時間。
  今年3月,屏東縣的高鳳數字內容學院因負債逾3億元新臺幣,校方宣佈停辦,臺灣“教育部”協助其師生轉往其他院校,成為去年推出私立大學退場機制後,首所停辦的“實用性科技大學”。接著,同處屏東縣的永達技術學院,亦因為面臨財務困難及拖欠教職員薪金,被“教育部”勒令今年全面停止招生,如果明年改善未如理想,將予以停辦。
  而在公立學校方面,臺灣“教育部”將採取大小合併的措施,首批合併6所學校:成功大學與臺南藝術大學、新竹清華大學與新竹教育大學、屏東教育大學與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合併。目前,屏東教大與屏商的整併進度最快,計劃8月正式整並,並以“屏東大學”新名字招生。
  俗話說,上場容易下場難。臺灣大專院校要整並數量,提升質量,“道阻且長”。(本報記者 吳亞明 連錦添)責任編輯:燕子  (原標題:台教育改革廣設大學衍生問題7.69分就上大學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s77ssipu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